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历史

徐向前苦战临汾两个月未果,是打是撤?朱德写了一封信

2023-09-29 17:05:05

1948年12月30日,主席写下《将革命进行到底》一文,文中指出,要在攻克石家庄、运城、四平、洛阳、宜川、宝鸡、潍县、临汾、开封等城市作战中学会了攻坚战斗。

我军向来擅长打游击战、运动战,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,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,能否打好攻坚战成为我军的重要任务。主席指出的这九个城市攻坚战,徐向前一个人就指挥了两次战役,在军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

徐向前

临汾战役,历时长达72天,充分运用坑道战术,成为徐向前指挥作战风格的代表性战役。

临汾别称卧牛城,依山而建,地势内高外低,城高壕深,整体形状像卧睡的一头牛,自古以来是扼守太岳、吕梁间要冲的重要地段。历代军队进攻临汾,都未能获胜。抗战胜利以后,阎锡山命令部队继续扩建临汾的城防工事。抗战胜利之后,阎锡山命令部队继续扩建城防工事,共筑纵深四道防线,可谓城墙固若金汤,易守难攻。梁培璜统帅2.5万士兵,坚守这一重镇。

徐向前指挥运城解放的第二天,就向总部发电报:攻打运城收获了攻城经验,建议马上攻打临汾。他的建议获得同意。1948年2月,徐向前的部队进行了扩编,八纵队组建了22旅,另成立了13纵,共拥有9个旅的兵力5.3万人。表面上看,我军的兵力是蒋军的两倍多,但是除了23、37旅有攻城经验外,其他的部队攻城都是新手。并且我军缺乏炮火,对徐向前来说,攻打临汾无疑就是艰难的,而他决心迎难而上。

3月5日,我军截获胡宗南电报。电报中写道,命令临汾整编第30旅紧急空运西安,增援洛川。如果敌军增援部队到达洛川,西北的解放战争压力将增大,徐向前决定配合西北解放军作战提前开始临汾战役。

3月7日,临汾战役开始,我军第8纵队第24旅势如破竹,一路冲杀,快速攻占城南飞机场,损毁运输机两架,蒋军空运士兵的计划落空,初战十分顺利。几天后,城内的蒋军开始进行反攻,一直到3月28日,两军之间围绕进攻和反攻开始数轮的拉锯战。我军经过顽强战斗,占领了临汾外围的各大据点。然而,徐向前却高兴不起来,因为这20多天的战斗中,我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,3000人伤亡,且弹药消耗很多。徐向前判断想尽快攻下临汾很有难度。

31日,徐向前召开干部会议说道:“从20多天的战斗情况来看,临汾确实是块硬骨头。虽然它难攻,但我相信我们能攻下来。我们要转变求胜心切的观念,重新制定作战计划。”原定多面进攻,改为集中全力拿下关东,8纵、13纵主力从东北、东南面攻击东关。根据城墙高而厚的特点,采用先挖坑道,再用所有火炮猛烈攻城。

徐向前

按照计划,8纵、13纵的战士从城的东北方向延伸至东关城挖坑道,同时,我军与敌军在地面上展开激烈战斗,驱散了地面上的蒋军守军,打破了敌人的铜墙铁壁。到4月9日,8纵队挖出4条坑道,13纵完成了2条坑道。4月9日夜,部队将16000多斤炸药运到坑道口,装填完毕,准备工作完成。

4月10日下午6时,在23旅挖掘的4条巷道中,有三条同时爆破,火光冲天,烟尘腾腾,一举炸开了东关城墙,第23、37旅迅速登上城头,战斗喊杀声震耳欲聋。到11日,东关的敌66师除师长徐其昌等逃进主城外,大部分敌军被歼灭。我军占领东关之后,接下来的战斗更加激烈。

我军在东关获胜,让蒋军慌乱起来。山西省的议员多次发电报,集体向蒋氏要求紧急援助。蒋氏召开会议,鼓励阎锡山、梁培璜坚守山西,命令国防部长派飞机助战,轰炸临汾城外我军阵地,向城内投放大米、罐头以示支援。阎锡山也向梁培璜下达命令,临汾易守难攻,一定要下定决心坚守,与城共存亡。梁培璜则命令死守阵地。

敌机在东关上空疯狂轰炸,炸毁了大部分房屋,在地面上夺取城外的战斗激烈进行。每一次我军进攻一个阵地,敌军就拼命对抗,在我军夺取阵地后,敌军组织多于我军几倍的兵力疯狂反扑。4月15日,我44团9连占领了城东的一号碉堡。在一天以内,敌人以一个营的兵力进行了三次猛烈地反扑。9连战士最后只剩下5人,后来在5连的配合下打败敌军反扑。敌军见反扑失利,便使用毒气和燃烧弹,致使许多战士中毒,城外地区形成一片火海。

同时,地下挖掘坑道也在进行艰苦的战斗。我军没有机械工具,全部靠战士人力挖掘,战士们用铁锹挖,铁锹不够用,就用刺刀、瓦片挖,甚至用手指挖,战士们双手指头都磨出了血。为了保密,战士们脚上缠着破棉絮在坑道里走路。敌军破坏我军坑道作业,用飞机炮火不停地轰炸,许多时候坑道刚挖开就被炸塌埋平,战士们气得大骂。

敌军还采取对挖的方式,阻止我军挖坑道,我军为了对付敌军,则采取反坑道措施。在主坑道两侧,挖多条分支坑道,将战士分为掘进组、监听组和战斗组。当监听组听到敌人挖坑道的声音,掘进组就停下主坑道的挖掘,加大挖掘支坑道的力度,以此吸引敌军的注意力。随着坑道越挖越深,空气变得稀薄,战士呼吸困难,每挖5分钟,必须到坑道口透气。在坑道口放着凉席,供战士出来休息换气。

在作业过程中,有战士建议用煤窑里平行通风的方法,平行开挖两条坑道,如果呼吸困难,在两坑道间开一个横道,这样空气可以流通。就这样,挖坑道和反挖掘的斗争一直持续,敌军先后破坏了我军的十余处坑道。战役进行到第60天,没有明显进展。部队议论纷纷,一些领导和干部说:“过去我们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,用敌人的东西补充自己,而这次工程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如果再打下去,不仅人员伤亡大,后勤也难以保障。不如就此撤军,转到其余战场。”

徐向前坚决主张打,他认为,战役进行了这么长时间,我军的消耗大,而临汾城内的兵力、粮食、弹药同样有限,且无支援,即使我们不打,只包围临汾,蒋军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。徐向前对八纵司令员王新亭说:“现在是关键时刻,一定要坚持战斗。就算胡子打白了,也要打下临汾 。如果攻不下来,我就去五台山当和尚。”

此时,朱德总司令在赶往濮阳的路上。当他听到有放弃攻打临汾,撤军到石家庄的多种议论以后,立即写信给华北军区薄政委、副司令员滕代远。朱德在信中说,攻打临汾不能自动放弃,否则不仅学不会攻坚战,并且部队损失更大。如果徐向前有决心攻打,应支持他,一切如炮弹、炸弹等源源不断供应。朱德的这封信,坚定了继续打临汾的意志,前方部队和后方人员都受到了教育和鼓舞。大家统一了思想,决定继续攻城。

朱德

此时,临汾城内早就一片混乱,蒋军粮食不足,只有杀掉牲口,经常处于饥饿状态,7000余名伤员无药医治,疼得直叫唤。梁培璜下令市民参战,到处抓人当兵,百姓尽力躲藏。支援物质的飞机因害怕被我军打而不敢低飞,空投的弹药、粮食不少落入了我军阵地。梁培璜气得骂道:“老子拿命在拼,几架破飞机还怕打。”梁培璜不断请求支援,阎锡山不敢出动。

到5月16日,我军共开挖了15条主坑道和60多支坑道,被敌军破坏了大部分,仅剩3条主坑道和部分支坑道。16日,23旅已将挖到城下的坑道装好了炸药。为了防止坑道再被破坏,徐向前决定提前发起进攻。

7月17日19时,两条坑道爆炸,浓烟滚滚,城墙被炸开两个缺口,23旅、24旅两个主攻团登上城垣。战士们势不可当,奋力冲杀。至当日晚24时,全歼国民党守军,活捉梁培璜。

5月18日,临汾战役结束,历时72天,毙伤俘敌2.5万人,缴获火炮554门,轻重机枪1224挺,我军伤亡1.5万人。19日,总部电贺临汾大捷,8纵23旅被授予临汾旅的光荣称号。临汾解放,连接了泰岳和吕梁解放区,有力配合了中原和西北我军的作战。

战后,徐向前写下了临汾战役战术等多篇作战总结报告,受到了主席的高度重视。徐向前后来在回忆中说:“朱总司令的支持,给了我们很大鼓舞,部队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