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唯美

1915 民国 “画典”第四集,潘素、赖少其、艾中信、魏紫熙作品鉴赏

2024-04-14 17:05:28

左——潘素 右上——赖少其 右中——艾中信 右下——魏紫熙



1915 历史大事件回顾



1915年,农历乙卯年(兔年),无闰月,共354天。



3月24日 上海4万人在张园召开反对“二十一条”大会,并发起抵制日货运动。





回归正题,照惯例

今天是民国“画典”第四集

小编为您推荐的画家分别是1915年出生的

潘素、赖少其、艾中信、魏紫熙



№1

民国才女

潘素《 红树青山》

潘素 云峰红林



“神韵高古,直逼唐人,谓为杨升可也,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。”

——张大千评价潘素


潘素

(1915-1992)

着名收藏家张伯驹先生的夫人,字慧素,江苏苏州人。当代知名女画家。早年习花鸟,中年转攻山水,晚年善金碧青绿山水及雪景山水。



青绿山水作品欣赏



潘素 峒关蒲雪

潘素 湖山初雪

潘素 吴山初雪

潘素 云峰秋林

潘素 云峰春溪



1981年,张大千在对潘素《云峰春江》上的题词——“神韵高古,直逼唐人”。

这两句无不高度精准地概括了潘素青绿山水艺术风格的特色,并将她比为盛唐时期深得张僧繇真传的着名山水画家杨升。



水墨作品系列



潘素 云山幽径

潘素 夏山过雨

潘素 溪山帆影



与名家合作系列



梅兰竹菊(潘素 张伯驹 刘海粟)

三清图(黄胄、田世光、潘素合作作品)

漓江观音峡——潘素

行书七言联——张伯驹

(1981年作 )

晚年 潘素作画

民国四公子的张伯驹 负责题诗题字



1982年张伯驹去世。

潘素曾说,她最爱张伯驹为她《素心兰》填的词:



予怀渺渺或清芬,独抱幽香世不闻。

作佩勿忘当路戒,素心花对素心人。



№2

中国油画第二代的杰出代表之一

写实主义先驱之一


1950年作 女司机田桂英

成交价4,600,000元

艾中信

(1915年—2003年)

上海人,着名油画家、美术评论家。

1936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,从师徐悲鸿、吴作人、吕斯百学油画。194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。首任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。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、油画系主任等职。

他的《祟文门外》《雪里谨炭》《紫禁城残雪》‘画中有诗’,被李可染评价为“中国油画墨”。着作主要有《徐悲鸿研究》《读画论画》《油画风采谈》《艾中信画集》等。



人物作品



自画像

成交价:RMB 862,500

艾中信《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——马克思逝世》

120cm×100cm 1982年

《戴爱莲维装》 油画 50x62cm 1949年作

成交价:RMB 896,000

金色夕阳 油彩纸板

▲油画:《西征》(作者:艾中信)

艾中信的人物油画朴实无华,很好继承了恩师徐悲鸿、吴作人的写实风格。在表现手法上注重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与深刻揭示,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,体现了他对生活和社会的敏锐观察与独特见解。



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



《通往乌鲁木齐》



中央美术学院馆藏作品



“十三陵雷雨”布面油彩 1958 艾中信

《雪里送炭》 88x72cm 1947年作

中央美术学院藏



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作品




《东渡黄河》 油画 300x130cm 1959年作



不同时期、题材的作品均有被中国最高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,足以证明艾中信作为我国第二代油画先驱的实力,并非浪得虚名。



不同时期的艾中信




1946年徐悲鸿担任“北平艺专”校长,与师生合影

(后排右一为艾中信)

青年 艾中信

晚年 艾中信



油画静物作品欣赏



《青鱼串》 油画 38x46cm 1942年作


《向日葵》 油画 58x70cm 1946年作

成交价:RMB 1,380,000


《鸡冠花》 油画 41x52cm 1947年作

艾中信 1952年 画室

成交价:RMB 805,000



艾中信主张艺术应立足于生活。

他静物作品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绘画传统,注重对物体质感、光影和空间的细腻刻画,同时融入了自己的艺术观念和情感表达。他能够通过对日常物品的描绘,捕捉到生活的诗意和哲理,赋予静态的物体以生命力与情感内涵,展现出一种内敛而深沉的艺术风格。



国内油画风景作品欣赏



艾中信的《紫禁城残雪》(1947年)

1949年作 晨曦

九寨沟

三峡情

艾中信《都江堰》油画 55cm×78cm 2002年

《踏雪》1967

艾中信《清晨》油画

70cm×54cm 1980年

《老枣树》 油画 50x60cm 1993年作



“中国油画笔墨”

——李可染曾评

“北京的MELODY”

——徐悲鸿誉为



艾中信独具匠心地使用了“全景式风景体”,将主题融入风景的描绘之中,将视野转向巨大空间景观中的人的活动,将人民的奋斗生活与环境融为一体,他这种处理是作为一种独创性的发挥而令人耳目一新,被称之为“艾家样”。



国外油画风景作品欣赏



《新西伯利亚》 油画 59x40cm

1963年作 私人收藏

日本风光 



№3

近代最后一个国画大师



赖少其(1915~2000年),笔名少麟,斋号木石斋,版画家。生于广东省普宁县下市乡,毕业于广州美术专科学校。后在皖南参加新四军,历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、华北文联秘书长、上海美协副主席、安徽省文联主席、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、安徽省书协主席、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等。工书,擅山水、版画、篆刻。出版有《创作版画雕刻法》、《赖少其自书诗》、《赖少其山水画册》、《赖少其画集》等。



赖少其独创的“以白压黑”的技法,形成了特有个性风格,成为新徽派版画的主要创始人,被日本人称为“中国画伯”。



山水作品欣赏





我们要欣赏赖少其先生的画,首先就得弄清楚从倪云林到程邃、到黄宾虹这一条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。

——范曾

有评价赖少其——最后的山水画大师,

有说:“气韵藏于笔墨,笔墨都成气韵”来作比赖少其的晚年山水最为贴切。

有说赖老晚年的山水图式总有一种氤氲混沌之“气”弥漫于纸上,随手写出,皆为山水传“神”。

小编愣是没有体会到



山水作品欣赏



《红花也要绿叶扶》 中国画 2000年

《向日葵》 中国画(八十岁后作品)

《临陈老莲画梅花》 中国画 1987年


《陈毅咏红梅诗意图》 中国画



着名书法家沈鹏先生说:“在赖少其身上,诗人的气质与战士气质融洽无间,除了从全部经历找出最有力的佐证,作品本身同样颠扑不破。”

不知道您觉得如何。小编不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,还是感受不到。



№3

新”金陵画派”的画家之一

魏紫熙

(1915年—2002年)

河南遂平县人,江苏国画院着名山水画家。"新金陵画派"代表人物之一。

代表作品有中国美术馆的《天堑变通途》、藏江苏省美馆的《飞澜无声》、还有《庐山奇峰》、《长白山飞瀑》、《太行奇峰》等。作品有《魏紫熙画集》。



代表作品欣赏



魏紫熙 《天堑通途》 68×115cm 1975年


魏紫熙 《飞澜无声》143×364cm 1987年

现藏于中国美术馆


魏紫熙《黄洋界》95×241cm(1977年)

毛主席纪念堂藏

▲ 魏紫熙 《鄱阳秋色》



魏紫熙山水,初学的是清代王石谷;笔墨清润,丘壑奇峻,多富有写生意趣。后学宋人,如刘松年、李唐、马远,特别是夏圭的大小斧劈、十分用功,得其三味。



红山系列



探矿图

太行高秋图



"一手伸向生活,一手伸向传统"。

——魏紫熙



六七十年代作品系列



积肥记

双叶红于二月花



魏紫熙50年代至70年代以画人物画为主,创造出一批歌颂新中国的人物画。

他的人物画,人物风景并茂,传统线条的沉稳厚实、墨色并重,题材多以现实生活为主,具有新意和时代气息。



六七十年代山水精品





魏紫熙 1986年作 黄海浩歌

魏紫熙《唐人诗意》150×82cm(1979年)



70年代后,魏紫熙的艺术探索的目标转向了现代山水画创作。

70年代后的山水作品,既有传统功夫,又注重新意。他笔下所绘的老松、长瀑、峰峦、笔墨凝重质朴,章法灵活,婉媚外显遒劲之韵。



八九十年代山水精品





后期,魏紫熙的山水作品受当时日本画风影响, 大笔渲染, 墨气明朗, 大面积泼墨和重彩朱砂点的运用,既传统,又现代,画风显得异常新颖。 具有出强烈的生活气息。



人物精品



魏紫熙1963年作



魏紫熙的人物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,不仅反映了伟大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精神状态,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生活气息。

在继承了中国画传统笔墨技巧,同时融入个人风格,他的笔法既有力度又不失细腻,骨法用笔,运用“墨分五色”的技法,通过正、侧、逆、散锋等多种笔法结合,使画面层次丰富且富有动态感。



补续篇



白雪石

1915-2011